欢迎来到青岛炳斗拳法研究会官网- 青岛弘武清洁有限公司,服务电话:13678848186
产品展示
product center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青岛炳斗拳法研究会

联系人:周涛    

电话:13678848186

联系人:张奎        

电话:13963965788

地址:青岛市北区舞阳路九号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家争鸣
破其一点,不计其余
发布时间:2017-05-17   查看次数:1481

格斗是一种对抗性极强的运动项目,对格斗者心理素质的要求相对其他运动项目要高。因为格斗运动员要克服人类与生俱来的畏惧疼痛、逃避伤害的本能反应。在激烈的格斗对抗中,人们往往会身不由己地产生退缩、胆怯心理,特别是初级习武者,他们在格斗中往往表现出大幅度地进攻或防守,长时间地单一防守或慌乱地攻防等等,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往往是因为格斗者缺乏一种特有的对于格斗运动的“分解”意识。

“战略上藐视对方,战术上重视对方”,这句话精髓的延伸,便是格斗“分解”意识的灵魂所在。简而言之,所谓的“分解”意识就是指在格斗运动中,运用心理暗示原理和“着力点”原理,分别在格斗意念和格斗实践中,将对手的战斗气势、战斗实力、攻防运动等格斗制胜元素,予以简化、分割和压缩,并把对手作为整体的格斗势态压缩为一些简单、直接、具体的微观动作的进退收缩,从而大大降低我方防守反击的难度,增强克敌制胜的系数。

有过格斗经历的初级习武者可能都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在格斗中,当对方一拳向我袭来时,自己总是不由自主竭尽全力地去防守,似乎这一拳的杀伤范围是自己的整个身体,必须同样用全部精力和整个身体的动作才能实现有效的防守。这种现象在初学者中表现如下:1、在格斗意识方面,往往因为对对手的进攻产生了过分的恐惧心理,而不自觉地扩大了对手进攻的杀伤范围,导致一遇对方进攻,就缩手缩脚,惯于后撤或远离对手,只一味地防守,把全部注意力置于对手的某一拳某一脚或某一具体部位,无法统观对手整体进攻节奏;2、在格斗动作方面,往往会用整个身体的后撤或下蹲,来躲闪对手直拳、摆拳的进攻,惯用整个上肢去迎击对手的鞭腿、侧踹等常见腿法,尤其在遇到手持凶器的敌人时,更是退避三舍,整个人被凶器的运动牵着鼻子走,毫无反击之意等。如此,便在实际上失去了格斗的整体意识和统战能力,成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近视眼”。而如何克服这种“近视眼”的格斗心理,也正是初学者步入高一级武学境界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大处着眼:格斗观念中的“分解”意识

我们知道,其实格斗中每一个攻防运动都是由四肢及躯干去完成的,一个人有多大多高多重,在一定时期是个相对不变的因素。所以我们首先在格斗心理上,没有必要把对手的实力估计得太强,要学会从宏观角度俯视格斗运动,其实格斗运动也不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进行的肢体接触罢了,对手再怎么凶神恶煞,也只不过是在离地不到2米、方圆不到8米的空间内做动作罢了(如散手擂台)。同样,当对手进攻时,四肢再怎样挥舞,也就是运用自己手、脚的某一侧(充其量也就几十码大小),在一个半径不足1.5米的面向对手的半圆内不停地画画直线弧线而已,所谓的杀伤力和破坏性也只需在这些直线、弧线上做文章罢了。空间是相对无限的,可供我们做“反文章”的空间大了,又有何顾虑?如此分析,我们的任务似乎也被分解得很简单,只需要想办法去阻挡或躲过这些直、弧线,然后找机会使对手的身体进入到我所创造的直线、弧线空间之内即可,并将其多次重复,直至打败对手。这便是格斗的实质意义所在。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带着如此的宏观眼光来分析格斗运动,有利于我们逐渐养成一种临危不惧、处之泰然的格斗心理,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树立一种大的武学观念。

小处着手:格斗实践中的“分解”意识

根据格斗运动的表现形式,我们知道所有进攻动作,现实杀伤力仅在于进攻肢体与对手身体真正接触的那一点上,也就是力学中的着力点。那么,从微观角度分析,格斗运动,也就是一项格斗双方为争夺着力点,同时又避免对手获得着力点的活动。在实际的打斗当中,每一拳每一脚每一摔,以其不同方式运动,都有它相对固定的着力点。比如:直拳的力点在拳面,外摆拳的力点在拳背,侧踹的力点在脚跟,鞭腿的力点在脚面,摔法的力点就是杠杆的支点等。

哲学上讲,时间与空间永远是一对矛盾,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物质的唯一存在形式。依据时间空间的相互转换原理,以格斗动作的着力点概念为核心,我们可以分析出在具体的防守和进攻中,“分解”意识的运用。

一、防守中的“分解”意识

格斗防守中,我们将对手的一切空间位移的实战意义归结为一定时空里着力点的运动和变化。而格斗的“分解”意识就是要我们用自己的相对较小的空间位移,来破坏对手较大幅度的位移,并以这种空间差换取足够我方反击的时间,这实际上是在做一种“空间换时间”的功。当对手进攻时,我只需要将主要精力放在隔挡、闪躲和化解对手具体肢体运动的着力点上,而无须过多分心于对手进攻动作的着力点以外的身体运动。如:对手的直拳向我头部袭来,我在瞬间判明其方向后,只需轻巧地将头向侧面闪开,避其锋芒即可,而无须再做其他如后撤、下蹲等多余动作;当对手侧踹时,我只需用手从侧面轻轻拍击其脚面,改变其着力点的运动方向即可;而当对手要摔我时,我只需快速感觉出对手支点的位置,(即与自己身体紧密相贴又相对静止不动的施力部位)后立即用步法、身法破坏支点的力臂,并及时改变支点位置即可。显然,这种“破其一点,不计其余”的防守意识是一种“化整为零”的格斗理念,不但可以为格斗者节省防守反击的体力和时间,而且也正是中国武术格斗运动的技巧性和艺术魅力之所在。

二、进攻中的反“分解”意识

格斗进攻中,人们历来强调的是进攻动作的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所以当对手已熟练运用格斗防守中的“分解”意识,且已经将之化为一种本能反应时,我方的进攻若想获得成功,要求只有一点:提高速度。

这其实是我们对格斗防守的“分解”意识应反其道而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格斗中的时间大体分为格斗者大脑反应时间和身体动作时间。因此要提高速度,也主要从这两方面着手。

首先,关于大脑反应时间,这是格斗运动中所有心理因素、精神因素中的核心元素。因为所有关于格斗具体攻防动作的指令都由它下达和传送。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分析,关于大脑的反应时间也可大体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反应。格斗的显意识就是通常大家在格斗当中有意识去设计、创造和运用的攻防态势的思维活动,它一般具有理想化和目的性的特点。格斗的潜意识就是大家在格斗运动中时而闪现的一种毫无意识先导的随机的本能反应,它一般具有即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格斗实践中,这两种意识都不可或缺,一切格斗活动都是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才得以正常展开。作为一名格斗运动员,必须由格斗的显意识出发,经历多次反复的格斗实战,使自己的格斗意识不断走向潜意识主导的“神打”境界。

其次,关于身体动作时间,这是格斗运动的最终表现形式。所有攻防动作都可依时间形式而存在,它是格斗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牛顿力学公式F=ma(F是力、m是运动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某个运动物体质量相对一定的前提下,要想增大这一物体运动所产生的作用力,就必须增大它运动的加速度。因此,我们在格斗训练中,除了要以灵活而机动的方式提高大脑反应速度之外,也要以刻苦而严谨的训练来加快身体动作速度,使所有虚拟战斗力化为现实杀伤力。

从总体上讲,也只有速度提高了,格斗者才能拥有相对较长的,可供自己去反应和动作的时间。这样一来,即使对手再怎么“分解”我方的进攻,因为我们总能抢占进攻的第一时间,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里,频繁而多变地发出进攻,让自己更多的“着力点”做更多空间位移,从而在总体上相对增大我方的杀伤空间,使对手难于逃脱。这就是“时间换空间”的原理,也是格斗防守中的“分解”意识对格斗进攻的最大启发意义。

摘自:中国武术协会网

作者:张力

上一条:[尚武德为上]
下一条:[武术广告也要打假]

关闭